9月6日-9日,2025年世界肺癌大會(WCLC)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,會議由國際肺癌研究協(xié)會(IASLC)主辦。貝達藥業(yè)“鹽酸恩沙替尼治療MET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患者的前瞻性臨床研究中循環(huán)腫瘤DNA監(jiān)測策略的分析與比較”的研究結果以Mini Oral的形式在WCLC上展示。 研究名稱:恩沙替尼治療MET 14外顯子跳躍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循環(huán)腫瘤DNA(ctDNA)監(jiān)測策略比較分析:基于 EMBRACE 研究的前瞻性生物標志物分析 主要研究者:浙江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第二醫(yī)院 夏旸 教授 研究背景:ctDNA能夠實現(xiàn)對腫瘤負荷及耐藥情況的無創(chuàng)監(jiān)測。研究顯示,基線時未檢測到 MET ex14 ctDNA 或治療后清除,預示著良好的臨床結局。ctDNA 陽性的預后意義,由特定靶向基因、經(jīng)典(I/II 級)或非經(jīng)典突變驅動,仍有待全面闡明。 研究設計:收集患者基線(V0)及恩沙替尼治療4周后(V1)的血樣進行動態(tài)分析,提出三種分析方法:僅MET特異性突變、I/II類突變和泛腫瘤突變。分析三種方法下,V0和V1時間點ctDNA動態(tài)變化與客觀緩解率(ORR)、無進展生存期(PFS)和總生存期(OS)之間的相關性。 研究結果:在30例可評估的患者中,基線ctDNA陽性率因定義不同而異:MET ex14為48.3%,I/II類突變?yōu)?/span>48.3%,泛突變?yōu)?/span>75.9%。三種模式下早期ctDNA清除(V1)均較好的預測結局。V1時MET ex14突變是否清除與ORR及PFS具有相關性?;颊?/span>ORR分別為80% vs 20% (p = 0.03),mPFS分別為9.33 vs 2.23個月(p < 0.001)。在I/II類突變和泛腫瘤突變監(jiān)測中觀察到類似的趨勢,但特異性隨著突變納入范圍的擴大而下降。持續(xù)或重新出現(xiàn)的ctDNA陽性與較短的生存期相關??v向ctDNA陽性是早期進展的強預測因素。值得注意的是,使用MET ex14或I/II類突變監(jiān)測時,ctDNA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比影像學進展提前了中位1.61個月,使用泛突變分析時提前了中位5.04個月,這使得特異性和早期分子復發(fā)檢出之間的權衡尤為重要。多變量分析證實V1 ctDNA狀態(tài)是PFS的獨立預后因素。 結論:這是第一個前瞻性比較MET ex14 NSCLC中突變特異性ctDNA監(jiān)測策略的研究。MET ex14 ctDNA清除為治療反應提供了最高的特異性,而更廣泛的突變組提高了分子進展的敏感性。研究結果支持將早期和縱向ctDNA動態(tài)整合到MET靶向治療的個性化監(jiān)測和治療決策中。 浙江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第二醫(yī)院夏旸教授表示,基于去年 WCLC 大會的口頭報告并發(fā)表于《eClinicalMedicine》的 II 期 EMBRACE 臨床研究,恩沙替尼在 METex14 跳躍突變的晚期 NSCLC 后線治療中顯示出良好的抗腫瘤活性與可控的安全性。在此基礎上,本研究通過動態(tài)采集患者外周血進行 ctDNA 分析,提出了三種分析方法:第一種聚焦于 MET 異常(包括 METex14 跳躍突變、擴增、融合等多種變異);第二種覆蓋所有 I 類與 II 類突變;第三種則檢測泛腫瘤突變(pan-tumor mutation)。研究比較了這三種分析模式,并選取兩個關鍵時間點——治療前基線和接受恩沙替尼治療四周后,通過分析 ctDNA 動態(tài)變化與療效指標[客觀緩解率(ORR)和無進展生存期(PFS)]的關聯(lián),從而確定最佳分析方法與最優(yōu)檢測時間點。